手机版   官方微博  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欢迎光临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!
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(一)
时间: 2016-03-28   来源:  

来源:协会秘书办

1.牛球虫病

a.发病的原因:通常牛舍和放牧环境卫生条件差或被污染、牛舍潮湿、牛群密度大,通风不良。空气浑浊均会引起发病;

b.主要症状:潜伏期为2-3周。多为急性经过。病牛表现为沉郁,被毛蓬乱,体温略升高,食欲减退或废绝,粪便稀薄带血、恶臭。病情加重时,可见反刍停止,体质消瘦,贫血,喜躺卧,体温升高到40-4l℃,常有里急后重,排出黑褐色混有纤维素性假膜的恶臭稀粪或全部便血,体温降至常温下,痉挛而死。慢性病例可长期下痢,消瘦,贫血,最终衰竭而死。

C.防治:1)经常清扫圈舍,将粪便堆积发酵;清除圈舍内的积水,保持通风、干燥,疏散牛群,并用2%烧碱水(工业用碱)彻底冲刷牛舍地面。再用消毒液对用具、食槽、水槽等消毒;(2)防止饮水、饲料被粪便污染,保持饲料、饮水清洁; (3)隔离发病牛只。使用氨丙啉或磺胺类的药物治疗用法用、量按说明书,每日l次,连用5-6日;重病牛还需注意止泻、强心、补糖。

2. 牛疥癣()

a.发病的原因:疥螨以病畜和健康畜直接接触而传染。也可以通过被病畜污染过的厩舍、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。本病主要发生于秋末、冬季和初春。因为在这些季节,日照不足,畜体毛长而密,皮肤湿度较高,最适合疥螨发育繁殖。牛疥螨病,开始于牛的头部、颈部、背部、尾根等被毛较短的部位,严重时可波及全身。

b.主要症状:该病初发时,因虫体的小刺、刚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经未梢,引起剧痒,可见患畜不断在圈墙、栏柱等处磨擦。在阴雨天气、夜间、通风不好的圈舍以及随着病情的加重,痒觉表现更为剧烈。由于患畜的磨擦和啃咬,患部皮肤出现结节、丘疹、水泡甚至脓泡,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及造成被毛脱落,炎症可不断向周围皮肤蔓延。牛只又因终日啃咬和磨擦患部、烦躁不安,影响了正常的采食和休息,日渐消瘦和衰弱,有时可导致死亡。

C.防治: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牛舍干燥和通风,经常刷拭牛体,保持牛体卫生,破坏螨虫的繁殖条件;对已发生疥癣病的牛舍要定期消毒,尤其要注意对阴暗角落的消毒,对清理出的一切杂物应作焚烧处理。

治疗:可用伊维菌素注射(注意使用剂量,建议使用2-3倍量),严重者隔一周后再注射一次,同时可用0.5-1.0%的敌百虫水溶液涂搽或喷洒患部,11次,连用5-10d;或用0.05%的辛硫磷涂搽、喷雾,每一周1次,2次即可。 
下一条: 一周一答(7)
上一条: 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(二)
Copyright @ 2008-2014 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: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 主办单位: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
办公地址:合肥市天鹅湖畔小区A7栋401室 联系电话:0551-65862192 协会网址:www.ahniuyang.com 协会邮箱:ahnyxh163@163.com
技术支持: 巢星网络

皖ICP备1401553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