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,食物和饮水相对稳定进入瘤胃,来供给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营养。瘤胃内容物含干物质10%~15%,水分85%~90%。瘤胃食糜具有层次性,食入的精料大部分沉人瘤胃底部或进入网胃,而草的颗粒较粗,分布于瘤胃背囊。瘤胃水分具有强烈的双向扩散作用与血液交流,其量可超过瘤胃液的10倍之多。
第二,大量微生物属于专性厌氧,少数属兼性厌氧。产生气体主要是2/3的二氧化碳和1/3的甲烷和少量的硫化氢等,分布于背囊。
第三,瘤胃内pH值变动范围为5.5~7.5,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。pH值的变化取决于日粮性质,采食时间、方式和次数等。喂粗料多则pH值偏高,喂精料多则pH值偏低。
第四,牛瘤胃内容物渗透压接近血浆的渗透区。喂后0.5~2小时,瘤胃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渗透压,于是液体从血液中转至瘤胃内,饮水可使渗透压下降,食入钠和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可调节瘤胃的渗透压。
第五,瘤胃内的温度一般为38.5~40℃,腹囊稍高些。饲料发酵和血液的流动可使瘤胃温度升高,饮水可使温度下降5~10℃,经2小时后才能恢复原先水平。
第六,瘤胃运动可使饲料与微生物充分混合,连续发酵,并排空内容物。
瘤胃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、唾液和瘤胃壁的渗入和吸收以及食糜的排空等,致使瘤胃内理化性质达到动态平衡,这种动态平衡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实现的。这种相对稳定的瘤胃内微生态环境,为牛的瘤胃内物质代谢、能量转换提供了条件。